各院(部):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提升高校思政理论课教学效果,积极构建与课堂教学相互促进的思想政治理论课第二课堂教学体系,以更加昂扬的精神风貌把党的二十大会议精神融入思政理论课教学。根据《2023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赛项规程》要求,学校决定举办2023年“新时代·新思想·新青年”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选拔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大赛组织
本次大赛由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
二、大赛内容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学习研习为主题,围绕高校思政课中的有关章节或专题,结合国情、省情、民情及时代热点,撰写研究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拍摄微视频,阐释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反映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表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体现新时代青年大学生的崭新风貌和昂扬斗志,弘扬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一)研究论文
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字数不少于3000字(研究生不少于5000字)。论文标题用宋体四号字,加粗;摘要用宋体五号字;正文内容用宋体五号字;引用文献用尾注,宋体小五。正文行间距固定值22磅。
(二)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字数不少于3500字(研究生不少于5000字)。格式与参赛论文格式规范相同。
(三)微视频
时长5分钟以内,政治观点正确,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具体题目自行拟定。参赛作品要求画面清晰,文件为avi、mov、mp4、mpg等格式,接受720p、1080p、2k、4k的标准要求,并设置中文字幕。
三、赛事流程
(一)院(部)推荐
各院(部)根据大赛的内容、规则和评分标准,自行组织开展院(部)选拔。结合近三年指导获奖情况,参加校级选拔赛名额分配如下:各院(部)推荐参加校级选拔赛作品不超过3件(推荐作品类型由各院部自行决定),其中马克思主义学院推荐作品不超过5件。
参赛作品由各院(部)统一报送,不接受个人报送,请将参赛报名表(word电子版、盖章的PDF版)、参赛作品PDF版(参赛者单位及个人信息不得出现)、参赛作品知网查重报告的电子版等材料于9月4日24点前发马克思主义学院邮箱:mkszyxy@tlu.edu.cn,逾期不再受理。
(二)校内选拔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评审。
四、大赛规则
(一)参赛条件
1.参赛者须为我校全日制在校学生,参赛作品须为参赛者在校期间完成的作品。参赛论文作品应为个人作品,参赛调研报告和微视频作品可以是个人作品,也可以为多人作品(作者限报6人),多人作品需在报名表参赛者姓名一栏中按第一、二、三、四、五作者的顺序填写。每项成果作品最多可以有3名指导教师,每位指导教师指导作品不得超过3项。学生参与比赛也可以无指导教师。
2.严禁抄袭或仿冒别人的作品。参赛论文和调研报告作品的查重率不得超过20%,微视频使用的非原创性素材时长不得超过1分钟,一旦发现参赛者存在侵权行为,主办单位有权取消其资格。已确认获奖的作品存在侵权行为时,主办单位有权取消获奖资格,并按相关规定进行处理。所有参赛作品必须为参赛者未公开发表的原创作品,并未曾在本次比赛之前参加过其他公开比赛。
(二)作品类型
研究论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微视频,各类参赛作品内容中请勿出现参赛者单位及个人信息,否则按照违规作品取消参赛资格。参赛者单位及个人信息可以在参赛报名表中填写。
(三)参赛要求
发送或提交电子档文件夹时以“大赛名称——院(部)”命名,文件夹中参赛作品以“院(部)——参赛者姓名——作品类型——作品名称”命名,参赛报名表一经提交不得更改学生及指导教师信息。
五、奖项设置
各类别奖项数量将根据参赛作品数量决定,获奖者将颁发获奖证书。按比例设置一等奖(占参赛人数的10%)、二等奖(占参赛人数的20%)、三等奖(占参赛人数的30%)、优秀奖若干名;学校从三类作品中择优推荐5件作品代表我校参加省赛。
六、联系方式
联系人:马克思主义学院程老师,联系电话:19816253396;教务处程老师,联系电话:18105623297。
竞赛交流QQ群:906459741 ,有关竞赛信息将在竞赛交流群中发布。
注:
附件1:安徽省大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大赛评分标准.docx
附件2:著作权许可授权书.docx
附件3:大赛承诺书.docx
附件4:参赛报名表.docx
教务处、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3年8月3日